首页 | 登录 | 注册| 联系我们

【教育分会】一生敬业诲人不倦 身后爱心永照人心

2019-04-09 16:14:15   阅读次数:811
分享到:

  “我虽然离开家乡很久,但家乡的状貌及其风土人情至今我还历历在目,我和这块土地的血肉联系,特别是家乡人民那种朴实敦厚、勤劳节俭、正直善良、团结互助、奋发图强的优良传统,让我铭记在心,永世难忘。为了继承和发扬家乡的优良传统,推进家乡各项事业的建设,我和老伴早已经商定,把每个月国家给我们的养老金中节省下来的5万元钱及部分书籍捐赠给家乡学校,用以鼓励家乡子弟奋发学习、立志成才、建设家乡、报效祖国。”这是马正驯老人生前写给家乡父老乡亲公开信中的一段话,从这恳切感人的话语中,我们感受到从老人身上散发出的那种令人崇敬的人格魅力。那被捐赠出的一张张纸币和一本本书籍不仅凝结了老人的一滴滴汗水,更饱含着一位老教师对下一代的殷殷期望。今天我们再一次带着敬意,去走近了解马老的

  马正驯出生于1926年。1948年,他从国立高中毕业后便从事教育工作,曾在营口县铁岭小学、营口县三中、营口县教师进修学校等多所学校担任过教导主任、校长等职务。可以说,马正驯将一生的精力都倾注于教书育人,他是学生们口中的“好老师”、“好校长”。寒来暑往,年复一年,马正驯教过的学生早已经数不清了,他的学生多已成才,在不同的岗位上发光发热。而作为一名园丁,应该没有比“桃李满天下”更令马老高兴和骄傲的事情了。

  马正驯不仅对培养自己的学生倾注心力,对自己的孩子更是做到了言传身教,严格要求。他一直告诫子女,做人做事不能随波逐流,有一份光,就发一份热。他常教导子女们要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并亲自制定了“团结、友善、俭朴、向上、诚信”的10字家规。如今,他的子孙有5人是共产党员,10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其中硕士1人、博士2人、博士生导师和教授1人。

  2016年7月1日,马正驯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享年91岁。马正驯老人生前曾许下三个愿望:一是为家乡小学捐资5万元作为资金,用来资助那些品学兼优的贫困家庭学生完成学业。二是把自己用过的书籍捐赠给家乡小学,用以鼓励家乡子弟奋发学习。三是把他和老伴的骨灰撒入辽河,因为他不想多占用家乡任何一寸耕地。

  2016年9月14日,马正驯老人的长子马彦晏带着父亲的重托来到了虎庄中心小学,参加捐赠仪式,为父亲完成遗愿,让父亲的爱心和奉献精神在家乡永存。提起老父亲,马彦晏感到骄傲。他说:“父亲是一位老党员。他生前常说,家乡的变化要靠教育,发展要靠教育,科技能兴国。学校的经历是影响一个人最重要的阶段,个人受教育与否,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一个家庭的命运。作为长子,我要将父亲的精神传承下去,替他完成心愿,他的情操和爱心,是我们做人的最好榜样。”

  两年半的时间过去了,马老的助学金资助激励了虎庄小学的一些品学兼优的家庭困难的孩子。2019年4月8日,虎庄小学校方经过征得马老家属和市教育局的的同意, 将这笔5万元的善款,移交到市慈善总会教育分会,在慈善总会设立马正驯专项基金,本金永久保存,每年拿出年息来继续资助虎庄小学的有困难的学生。

   “捧着一颗真心来,不带半根草离去。”马正驯老人捐资助学的行为,不仅仅是一种物质帮助,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因为有了这笔“精神上的丰盛财富”,那些正在经历家庭困顿、求学艰难的寒门学子,可能就会理解了什么叫爱,会领悟了什么叫感恩。相信,这些孩子们一定会将马正驯老人的精神传承下去,完成老人的心愿,将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