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登录 | 注册| 联系我们
 
“助学育才”项目实施方案
   
善款总额: 爱心总人次:
 
 
 
 

  根据大石桥市慈善总会工作部署,为了帮助我市困难家庭学生能上学、上好学,进一步把“助学育才”慈善救助活动开展好,把慈善事业的爱心传递到最需要救助的寒门学子手中,特制定本方案。

  一、活动目的

  本着为寒门学子改变命运提供一种可能和希望的目标,激励广大学子刻苦学习,奋发求进,通过有效救助让困难学子改变命运,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让精准救助落到实处,让救助从“输血”变为“造血”,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二、救助对象

  大石桥市户籍义务教育阶段、高中阶段(含职专)在校就读的困难家庭学生。

  学生家庭特别困难,无力承担学生午餐费、校车费。

  三、救助内容

  补助困难家庭学生的午餐费、校车费

  四、救助标准

  每名困难学生春秋学期各750元,全年1500元。

  五、救助步骤

  1.初步筛选。学校通过入户走访,调查学生家庭情况、经济收入情况,按照家庭困难情况确定救助对象。救助对象确定需学校召开领导班子会,做好记录。  

  2.初审汇总。慈善教育分会受理各校上报的调查表,根据上报情况,做资金预算。

  3.资格审核。由各镇街慈善分会、村(社区)工作站对救助对象进行核查。

  4.公示阶段。救助对象人选确定后由村工作站进行公示,公示期5个工作日。

  5.材料上报。学校将确定的救助对象名单、救助登记表和相关材料复印件上交慈善总会教育分会存档。  

  6.善款发放。慈善教育分会将善款发到学校,由学校负责支付午餐费和校车费。

  六、活动要求

  1.精准实施。按救助标准,落实救助对象,杜绝一切弄虚作假现象,如违规将严肃追责。

  2.务求实效。真正将爱心传递给有困难的学子,做到精准资助,让“助学育才”项目取得实际效果。

  3.营造慈善文化。将“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把慈善文化与学校办学理念、育人目标和教育特色相结合,播撒慈善种子,在师生中营造“人人向善、人人行善”的浓厚氛围。